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常态化疫情防控 工作措施
近日,国内多地调整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以下常态化防控措施: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成立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卢亚东 校长
副组长:阮家港 副校长
成 员:洪 抗 李 鹏 张 俊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洪抗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研究部署全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保持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络,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信息,汇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立即恢复启动战时指挥体制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扛起疫情防控第一责任,靠前指挥、研究部署、精心组织、推动落实;各级党员干部要身先示范,紧急行动起来,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认真落细落地各项防控举措,把防控责任压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坚决堵住一切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二、强化落实校园管控措施
在校师生员工自即日起,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离校,非必要不出市,不聚集,严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因特殊情况需要出咸的师生,必须本人提出申请,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离校。中高风险区的师生员工严禁返校。坚持“非必须不聚集”。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继续坚持错峰就餐,避免扎堆。
1.严格出行管理。倡导师生员工就地过节,非必要不出校/市,尽量减少流动,坚决禁止前往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区县。确需出市的,须严格履行请假报批手续,返校后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2.严格请假制度。教职工非必要不离市、学生非必要不离校,原则上不批假。如有特殊情况,教职工需在OA系统提交人事部门及主管校长审批;学生请假需提交“湖北健康职业学院疫情防控期间请假外出审批表、家长知情同意书”经班长、辅导员、系部主任及主管领导审批后,所有外出离校请假手续均经辅导员、保卫人员确认后,方可离校。
2.加强人员管理。精准摸排师生员工离校、返校时间和假期活动轨迹。师生员工假期减少聚会聚餐,在人员密集场所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师生员工坚持每日打卡,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要主动向学校报告,并及时就近就医。
3.落实门禁管控。学校继续执行“五个一律”管控规定,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学校批准同意并登记备案。进入校园人员严格落实“四必”(必查验、必测温、必登记、必跟踪管理)措施,并主动配合保卫部门做好校园管控工作。所有人员出入校园严格落实核验身份、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收假返校过程中,严格查验入校人员身份、健康码、行程卡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4.严控大型聚集活动。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按参与人员数量报批报备聚集性活动。能线上举办的,原则上不安排线下。严格控制线下活动规模、人数和时长,做好场地清洁和消毒通风,认真落实核酸检测要求。疫情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开学典礼和校庆等活动,不安排师生到有本土疫情的地区开展实习实训,非必要不组织跨省集体出行。已经在外地开展的实习实训活动,要配合当地严格师生疫情防控管理。
5.加强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校内师生员工每日20%核酸抽检、重点人群两天一检工作;收假前1天开展一次全员核酸;市外返回人员进校后第一时间完成一次核酸检测。自省外返回或自省内有疫情地市返回的师生员工,要按照咸宁市要求,自觉进行“三天两检”(间隔24小时)。加强督导,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6.做好异常情况处置。收假返校后7日内出发地或经停地变为高中低风险区的师生员工,按照属地要求落实隔离管控措施。近7日内有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以及被确定为密接、次密接尚未解除隔离观察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师生员工如有共同居住人员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人员或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有重合的,要第一时间上报所在属地(贺胜桥镇桃林村委)或学校,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7.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充分保障在校师生饮食、住宿、洗浴、购物、水电、网络、快递、就医等服务,强化校园服务供给,备足校内生活物资,严禁随意涨价,保障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
8.严格责任追究。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安排部署,夯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严从实从细抓好近期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广大师生要落实疫情防控个人责任,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报告报备制度,确保自身及校园安全。对疫情防控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学校将严肃追责问责。
三、落实全体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制度
坚持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全体师生员工要主动向学校报告行程轨迹和健康状况。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人员摸排,与每一名教职工、每一名学生加强联系,动态精准、分类掌握师生员工的行程轨迹和健康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重点人群的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措施,确保高风险人群应隔尽隔、应管尽管。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做好心理指导疏导。
四、扎实开展健康安全教育
全校师生员工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膳食,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确保身体健康。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自觉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不接触境外或其他中高风险人员,不到人群密集场所和空气不流通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新冠肺炎预防知识纳入“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加强对教职工疫情防控政策、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要求保安、保洁和食堂等工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卫生防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及时疏导师生负面情绪。
五、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请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各部门要做好沟通告知、摸底统计、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强组织引导,做好跟进服务,确保应接尽接,携手共筑全民免疫保障。
六、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组织开展校园环境消杀,建立消杀台账,明确专人专管制度。强化校内公共场所物品、关键环节检测和消毒。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共防。对外卖配送、快递人员和相关车辆认真核查、登记和管理,做好进口物品外包装、邮件快件包裹及相关运输车辆的预防性消毒。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校园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实行闭环管理,严格施工人员进出校园管理。加强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季节性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原则推进疫苗接种,符合条件的师生员工尽早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
七、应急处置
1.健全指挥体系。成立了以卢亚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完善了应急指挥组织架构,有固定场所、有固定人员。密切关注、主动研究学校所在地和省内外疫情形势,及时做好风险识别、研判、预警、处置。落实好主要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疫情防控人员开学前要提前到岗。做好应对疫情冲击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部署调度,简化工作程序,及时上传下达,做到“点对点”“人对人”,确保指挥体系扁平化、快节奏、高效率运行,一旦发生涉疫校园敏感事件、群体事件、重大舆情,要第一时间处置并上报。
2.完善应急预案
1.出现健康码异常,师生员工及时向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按贺胜桥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要求完成流调、检测等转码相应程序,将情况及时报告学校。如师生员工中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5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在属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指导下,采取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加强校内活动与场所管控等处置措施,及时安排线上教学。
2.出现1例及以上校园感染者后,分别在第1、2、3、7天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配合做好校内传染源控制和管理,配合疾控机构开展快速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研判、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与风险人员。学校积极配合疾控机构等做好划定区域和风险场所的先管控、再摸排,有序组织落实风险人员的转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根据受污染的状况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做好校园内垃圾、粪便、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3.加强应急处置保障,妥善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回应合理诉求和关切。
紧急处置一:
及时直接报告
辅导员
严格实施师生员工健康检测
学生
及时报告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校医务室
出现疑似症状
教职员工
及时报告所在部门(处室)
及时报告所在部门(处室)
紧急处置二:
常态化健康检测
出现疑似症状
后勤保障
(防疫物资)
教育教学
处置舆情
全校转线上
全校上门
核酸检测
闭环装运
全校保持
静默状态
日核酸检测
晨午检(体温)